书法是瞬间表现的艺术,一件书法作品可以在瞬间完成的,在这瞬间里的一招一式要表现出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的技术、思想和意境。书法还是不可以重复的艺术,一件作品一个样,没有绝对一模一样的作品。书法还是一个遗憾的艺术,如果一个字甚至一个笔划写坏了,大大影响书法的质量。
因此,书法的不可涂改性决定了书法的难度。俗话说:“字是黑狗,越描越丑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【资料图】
难在用笔
王羲之在《书论》中说:“每书欲十迟五急,十曲五直,十藏五出,十起五伏,方可谓书。”这里的“迟急”、“曲直”、“藏出”、“起伏”说的都是在用笔过程中行笔的变化。“迟急”是说行笔速度节奏的变化;“曲直”是说行笔运动轨迹的变化;“藏出”是说起笔、收笔的变化;“起伏”是说行笔过程中提、按的变化。
这些都是用笔的要点,而且不同的行笔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艺术效果。通常情况下,“迟”表现“沉着”,“急”表现“得势”;“曲”表现“多姿”;“直”表现“刚劲”;“藏”表现“浑成”;“出”表现“爽利”;“起”表现“灵动”;“伏”表现“稳重”。然而,这些又都不是绝对的,不同情况,不同对待。
难在结构
从形态上讲究对比、变化,从内涵上讲究神采、韵味。故对比、变化是书法的根,神采、韵味是书法的魂。书法要求笔画搭配适宜、使转有情。线条决定质量,结构决定形态,韵味决定神采。
就像厨师做菜首先讲究菜的质量,然后做成“形”、“色”俱佳、具有艺术品位的菜,一是能吸引食客的眼球,二是能增加食欲,看着就想“吃”。“吃”是厨师做菜的核心内容,要把菜做的很有味道,酸、甜、麻、辣、鲜、香,我们要什么,有什么,回味无穷,吃了就忘不了能得到很好的享受。
书法也是如此,其形在外,味在内,形可视,味可品,做到形似不难,要做到神似,有味道就不那么容易,二者皆佳者,可谓形神兼备也。
难在墨法
墨法在书法中占着重要的地位,善于用墨,是书家一生不断的追求。素有“惜墨如金”的当代草圣林散之,用墨讲究、变化无穷。“泼墨似水”的清代神笔王铎,用墨大胆、痛快沉着,把笔墨“浓、淡、干、湿、燥”的丰富变化演绎地淋漓尽致。宋姜夔《续书谱·用墨》说的更为详细:“凡作楷,墨欲乾,然不可太燥。行草则燥润相杂,以润取妍,以燥取险。墨浓则笔滞,燥则笔枯,亦不可知也。”
难在章法
右军《兰亭序》,章法为古今第一,其字皆映带而生,或小或大,随手所如,皆入法则,所以为神品也。古人作书很讲究章法,蒋骥《续书法论》:“篇幅以章法为先,运实为虚,实处俱灵;以虚为实,断处俱续。行间有高下疏密,须得参差掩映之迹。”
章法是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呼应,字与字之间的顾盼,行与行之间的相映,整体上气韵通达,虚实相生,神采飞扬。
难在意境
意境是书法家把书法的情感注入笔端,用书法的形象来抒发胸中之意,让读者欣赏到书法作品的丰富内涵,从中得到感悟、启示和滋养。意境是文化的体现,其表现方法,简单地说是虚实相生,实是虚的基础,虚是实的升华,虚实是相互依托的关系。
难在统一
用笔的熟练程度决定着线条的质量。笔画的长短、粗细、俯仰、伸缩的准确与否,决定了结构的形态的优劣。结构的宽窄、高低、大小、斜正、疏密的对比、变化准确与否,决定了章法的优劣。
书法是通过汉字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艺术,把笔画、结构、章法、意境等所有的因素以及对比、变化统一在一起,再注入作者的技术、情感、思想、境界、追求,就是经典的好作品。
但是,在当今社会要成为一位书法名家,其实并不难,自从80年代产生了展览体后,随着时代发展就不然了,这一点正是说明了你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。我们学古人的平正(基本能力)只要用上一两年时间就足够长了。
那么,剩下的一生时间可以这样来分配:
用三两年时间参加书法大赛,只要有了会员证,后面的时间你爱咋写就咋写。但很多人在这方面都做反了,把一生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古人的平正,而自己一生没有多少时间来写自己,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反思。
一些书法爱好者看到这样的观点后认为,现在的专家都是怎么了?
整天胡说八道,古人遗留下来的几千年的东西,被这些专家一嘴说没了,再说学习书法也是有规矩的啊,一两年能拿稳毛笔吗?也有的人说,这位专家只顾自己培养学生,快出成就,根本就不是什么专家,而是毁坏书法文化的罪人而已。难道那个会员证就这么重要吗?这样拿到的会员证又有什么含金量?但是,也有人认为,这位书法名家说得很好,他让许多学习书法的人在快车道上快出成绩,能早日拿下会员证,真是一个好方法。
对于这位书法名家的观点,他的本意是好的,是想让学习书法的人尽快通过书法大赛成为书协会员,从而减少临古学古的过程。
但是,就书法来说,学习古人书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它是要对多个古人书法的研究学习才能获得书法的真谛能力,而当下学习书法的人却认为,只有成为书协会员以后才是真正的书法家,哪怕对古人书法学习还没有深入,但只要认为有了会员证以后,就民成功的。
以前,古人在学习书法的时候,也是把临帖作为一个日常事务,以此来巩固自己的书法基础。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有“一日临帖,一日应索”的习惯,就是说,王铎的书法成就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,正因为如此,才让他在书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。而另一位书法家王宠在临摹中,为了追求形神兼备的程度,他把自己的临作与古人的字帖合在一起,对着太阳光来对照,这些都是古人学习书法的经验和方法,也是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的地方。
那么,参加书法大赛会不会成就一个人的书法成就?这个问题也是肯定的,有许多人成为书协会员以后,加上自己的追求与努力,如今也在书坛上成了领军人物,但也有一些人成为会员以后,总觉得自己已经是书法家了,功成名就了,也就没必要去努力了,更不会去学习古人了,最终也被这个光环弄得黯然失色,书法上不再辉煌,事业上不再进步。
也许有人会说,我觉得这位名家说得没错,你学习书法不就是为了成为会员吗?这个老师说得是十分正确的,他说的是心里话,告诉了人们想要成为书协会员的捷径,应该感谢这位名家的指路。也有人还会说,即使这位名家所说有些片面,但也不能责怪于他,是当下书坛的导向出了问题,因为书法大赛中,只要有两次以上入展,便可以成为书协会员,它并没有规定学习书法一定要临古多少年,只要具备一定的书写基础,只要写出有个性水平的作品,入展的可能就会很大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