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金叶纸业搬上淘特淘工厂,是张博当初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。
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价值研究所(ID:jiazhiyanjiusuo),作者:桑明强,创业邦经授权转载
杭州向北1200公里,是保定。三年前,由张博接手的金叶纸业,还只是当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没有人会想到,三年后的今天,张博已经把销路拓展石家庄、北京、沈阳甚至长三角地区,更没人会想到,借力淘工厂的M2C模式,如今的金叶纸业不仅年销售额陡增10几倍,厂房也扩大到了4个,其中,最远的在广西,同时也是它即将发力的重点市场。
张博把这段经历形容成十分奇妙的体验。
尤其对于接近饱和的纸巾市场来说,无论是普通的家庭用纸,还是规格不一的酒店用纸,亦或者是消耗量巨大餐馆用纸,对比维达、洁柔、清风、心相印等已经有一定名气的品牌,新玩家想要拿到入场券,难度远比想象中大得多。
“时间就是生命!”和人们刻板印象中不太一样,纸巾生产其实是一门相当薄利的生意。
而且,这个行业的机器设备更新换代很快,几乎每半年就会有新的、生产效率更高的型号出来,这就意味着,想要跑赢那些有力竞争者,既要确保有源源不断的订单,也要舍得把赚到的钱,继续投到设备升级和厂房扩张上。
前端有渠道、物流、消费者,后端是供应链、工厂、品牌。更头疼的是,受原材料价格上涨、环保要求变严苛等因素影响,前、后端如何做到像机器一样高效连接,成了很多工厂老板十分头疼的难题。用张博的话说,这是一个极度复杂的大市场,不仅仅体现在纸巾市场的种种特殊性,一些消费流行符号的急剧变化,也迫使着你不得不在一些时刻做出准确的判断与抉择。
把金叶纸业搬上淘工厂,是张博当初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,张博也十分庆幸自己当初做的这个抉择。一方面,线下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卷是个不争的事实;另一方面,淘工厂特有的极短链路和顾问式服务,让他可以跳过传统的多重代理模式,把低价好物直接面向消费者。
某种程度上,张博与他的金叶纸业,放在整个行业上看,既典型也非典型。
他的身上,既有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各个产业带上、大大小小的工厂主谋求转型忙碌的影子,也是少有的、能在疫情时期破茧而上,并沉淀出一套自己独特的生存法则。当你在讶异这位80后末工厂老板取得的成绩时,同时被颠覆的,还有对中国工厂转型现状的认知。
与张博正式见面是在他起家的第一个工厂门口,这里距离保定东站大约20多公里。
“这个厂子有些年头了,现在这里基本用来当厂房存放货品了。”据张博介绍,他们家族很早就从事造纸这个行当,但比起那些头部大品牌,他们只能算小打小闹,销路也大都局限在保定及其周边地区。
这里还有关于张博的一个趣事,大学毕业后的他,并没有直接接手工厂,而是跑到一线当了4年多的技术工人,用他的话说,他十分以那段日子为傲,尤其当机器出现一些故障时,很多熟练工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,他却能光听声音就精准判断出症结所在。
2017年底的时候,张博正式接手了这个工厂,当时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题,是如何扩大销路。
原因很简单,河北保定满城是国内有名的纸业产业带,类似金叶纸业这样的厂子在当地有很多,竞争在逐年加剧的同时,想要摆脱区域价格战漩涡的唯一途径,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扩大销路渠道,对于接班的厂二代来说,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困境,最终的结局很有可能就是关门大吉。
这种困境主要由造纸本身决定的。
一般来说,一包纸巾出厂要经历木料去皮、切削、碎木蒸煮、洗涤净化、漂白打浆、水分挤压、熨压、裁剪包装等多个环节,这其中,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原材料和设备机器。要知道,纸巾本来就是一个低毛利的行业,在同行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情况下,常见的做法有两种:向内收缩成本,向外扩张。
第一种做法往往是规模较大的工厂选择,对于当时张博这样体量的来说,治标不治本。
更严峻的是,传统代理模式也并非万能药,规格痛点和运费成本是难言之隐。按照张博的分析,“本来造纸的利润都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抠出来的,理论上,我们的确可以把纸巾卖往大江南北,但各个地方的需求不同,对纸巾规格要求不一,而且,如果卖到偏远的地区,加上运费后,原本我们的低价优势可能就不在了。”
所以在当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张博都为这个问题头疼不已。但有一点他是坚信不疑的,想要彻底解决金叶纸业的困境,朝着大市场走去是最好的出路,这是必须得跨过的一道坎。
转折发生3年前,回忆起当初的那个决定,张博坦言道,“如果当初没有接触到淘特淘工厂的话,我可能还会按照当初的模式继续干下去,但绝不会做到如今的体量和规模。”
按照传统的渠道模式,从工厂到消费者至少要隔着品牌商、代理商、零售商,这些中间环节的存在虽然构成了稳定的利益链条,但也分走了不少利润,最终导致有的好物明明出厂价不高、但流转到消费者手中价格也不低的尴尬局面,这种传统货架式电商的痛楚,短时间也很难改变。
更让他头疼的是,工厂老板对于市场风向的捕捉往往基于上游的代理,他们的意见大都夹杂着个人主观色彩,更主观也缺乏科学的依据。单单表现在纸巾规格上,可能同一个区域里的不同代理会给到工厂方截然不同的两种建议。
这也是淘工厂最让张博感到意外的地方。
把工厂搬进淘工厂,相当于同时拥有了数字化看板,甚至能以销定产。参考最稳健的金字塔模式,除了最直观的销量提振,另一个大的收获是对管理的重新思考,一开始是工厂老板盯着员工赶进度,等规模再大一点老板盯着几个管理者,然后几个管理者分管不同的部门,再后来,也就是多次去阿里巴巴游学后,张博开始意识到,仅靠人盯人的方法是行不通的,必须得有一套科学系统的制度。
在金叶纸业保定的另外一个工厂里,墙上挂着一个横幅很是显眼:工厂要赚钱,就上淘工厂。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,因为在走进金叶纸业工厂前,《新眸》团队曾在广州调研其他淘工厂时,也看见过类似的横幅挂在工厂显眼的位置。
对此,张博的解释有些直白:先进经验和模式与地方工厂的融合。
表现在结果上,就是在淘工厂里,有一批又一批单品销冠王的诞生,本质上来讲,这同时也是淘工厂对地方产业带的直接拉动,但它并不是简单的让工厂走向台前,而是背靠有着20多年工厂产业沉淀的1688上,从源头解决产业供给效率。
这里面,其实藏着中国工厂即将剧变的一个因子:大量的商家、产业带的工厂正面临接班换届,这些厂二代们有雄心,也有抱负,也特别想得到杭州一线先进互联网公司的运营管理技巧,但苦于对下游市场感知不清楚,不知道消费者的喜好,而这恰恰是淘特淘工厂最擅长的地方。
除了造纸、研究纸,张博最大的爱好就是摆弄鱼缸,每每出差回来,他都会特地抽一段时间去打理他的鱼缸,随着纸巾生产的生意越来越红火,张博要打理的鱼缸也变多了,几乎每个工厂里,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。
对比纸巾生产过程中发出的机器声,鱼缸和缸里平静游动的鱼儿最能让张博平静下来。
在一些员工眼里,张博扮演的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船长角色,和其他厂二代相比,他更敢想、敢做、敢拼。金叶纸业现有职工150多号人,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附近的居民,对于这些人来说,他们很乐意看到金叶纸业越来越好,毕竟,这能直接带动当地的一些就业。
“随着线上销量急剧攀升,我们的生产线也变多了,但规格却变少了,这其实是件好事。”张博告诉《新眸》,现在金叶纸业一套生产线设备大概100多万元,按照现在每分钟200包的生产速度,平均下来,每天就会有50-70吨的产量,双11大促顶峰能达到120吨/天左右。
当然,起初销量的陡增带来的不只有惊喜,还有一些烦恼。“做我们这行的,最怕的就是机器闲着,不过加入淘工厂后,我发现这种担忧其实是多余的。”张博说,造纸行业不比其它,稳定的销量至关重要。
这里有个简单的成本管控逻辑:一般来说,如果前端有稳定的销量保证,那么后端的人员、原材料、电费等成本,都可以固定算清楚,然后可以通过管理技巧把它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,这也是以销定产带来的直接好处。
和大多数厂二代一样,张博最大的心愿是能接好父辈的班,把厂子越办越大。
他把这件事冠以了一个很有分量的名词:传承。但他同时也坦言,也有很多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意料,比如过去一直依靠线下代理的金叶纸业,如今却线上、线下两开花,而且,随着线上生意越做越好,他可以做的事情也变多了,不单单是以前的白牌酒店用纸,现在的他也在琢磨如何打造自己的纸巾品牌,放在过去,这是很难想象的。
除此之外,他还靠着淘工厂的关系,结识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,他们虽然是同行,但却不是传统的竞争关系,有好的经验、方法,他们会彼此分享,相互取经。张博告诉《新眸》,去江西建厂就是受这些好友建议和帮助。
更有趣的是,类似金叶纸业这类在产业带上生长起来淘工厂,甚至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产业带周边的竞争关系,每每遇到销量陡增忙不过来的时候,周边工厂之间互相调货、补货已经十分普遍,从分散到重新聚拢,这也是淘工厂带给保定满城造纸产业带另一个大的变化。
当然,这只是M2C浪潮下工厂变革的起点,还有很多改变正在发生,还有很有隐形冠军等待露出水面,和淘工厂一样,这场未竟的征途还将继续。或许,和这个诞生3年多的业务模式一样,中国的制造产业也正在迎来一场模式带来的效率革命。
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创业邦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如有任何疑问,请联系editor@cyzone.cn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